扫一扫
添加微信

咨询详情

关于促进河北中医药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建议

当前,我省正在大力推进数字河北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信息技术为各行各业带来全新发展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3年4月出台的《“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多次强调“打造中医药古籍数字化服务应用产品”“加强中医药资源藏品数字化建设”“构建数字化中医药科普内容”,中医药数字化建设迎来全面发展期。我省作为中医药资源大省,“实施健康河北行动,壮大中医药产业集群”是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点工作。河北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显著的学术地位,亟待抢抓数字化建设机遇,打造中医药发展数字新引擎。

一、河北中医药文化数字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中医药文化的数字化媒体资源尚未实现有机融合,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在新媒体主导的新型媒介生态中,河北中医药文化数字化建设亟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通资源,放大融合传播的一体效能。目前,虽然主流媒体开办的一些中医药专栏(节目)拥有可观的受众市场,但在新媒体平台并未收获相应的高流量,影响力相对较弱;中医药类的政务新媒体虽然为公众提供了便捷多样的信息渠道,但内容和形式上仍存在原创性不足、中医药文化精品作品较少等不足。而在抖音、快手、微视等社交媒体平台存在大量未被认证或无中医药执业资质的自媒体账号,其发布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如部分账号发布未经证实的虚假甚至有误有害信息,或为迎合受众炮制大量同质化内容,或将大量养生保健内容打上“中医药”标签,导致受众对中文化内涵造成误解。

(二)中医药古籍数字化开发程度受限

中医药古籍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现有古籍数据库进行深度开发,从中发现归纳隐含的逻辑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至关重要。如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古籍全文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原生态信息再现—保护性利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模式对中医典籍相关用药经验进行分析;与先进省份相比,河北中医药古籍数字化建设深度开发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停留在数字化录入的阶段,并未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挖掘功能不足。

(三)中医药基层公共服务数字化体系尚不完善

中医药公共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当前,河北中医药基层公共服务数字化体系建设仍不完善,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设备助力中医药智能化服务、构建中医药数字健康场景应用建设工作有待加强。截至2021年底,河北省已建成国医堂1928个,全省超九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提供中医药服务,但在实际调研过程中,一些乡镇卫生院虽然挂着“国医堂”的牌子,但碍于临床经验限制,难以充分开展高质量诊疗服务,人民群众问诊率较低,中医药远程医疗、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尚未建立,数字化、智慧化中医药基层服务难免流于形式。

(四)缺乏中医药文化数字化开发复合型人才

中医药文化数字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既需要中医药专业人才把关,也需要传媒专业人才进行新媒体运营。从我省实际看,中医药文化传播者以兼职人员居多,且学术背景繁杂,宣传视野、专业知识有待提高。一些有独特疗效的“绝招”“名方”散在民间,精技能、擅传播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稀缺。主流媒体缺乏中医药专业运营人才,垂直领域的资源尚未实现全链条开发。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联动专家、服务社会公众的中医药应急科普机制还不健全。

二、加强河北中医药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数智应用,打造河北中医药数字文化精品

一是开展河北中医药文化资源普查,丰富中医药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库。如河北新闻网首页“河北省道地中药材”专题中可整合相关药材产业基地上涌现的中医药历史名家、文化遗迹等信息资源,丰富展现形式。二是推进中医药古籍数字化进程,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中医药古籍确权、区块链存储、修复过程可追溯机制,加强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三是实施河北中医药文化精品图书外译工程,创作数字出版、影视等多媒体产品,打造科学准确、通俗易懂的河北中医药文化精品图书和数字读物,支持中医药题材动漫等文艺作品创新。四是与“河北省文化数字化保护应用中心”合作,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将中医药现有图书出版资源、实体文化资源等进行数字化加工与呈现,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深入的数据支持和信息服务。

(二)拓宽传播渠道,构建河北中医药文化数智传播格局

一是主流媒体打造优质传播平台,引导中医药专家将中医经典的理、法、方、药理论概念,准确转化为普通受众听得懂、用得上的中医药知识,用数字化精品讲述新时代河北中医药文化故事。二是建设河北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央厨房”,整合医疗健康广播电视节目(栏目)、中医药文化资源丰富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媒介资源,统筹调度,实现资源共享、互动联通。三是借助中医孔子学院及其社交平台的影响力,整理集纳《节气话养生》《国医话健康》等素材制作系列图文、短视频等产品,构建媒体库,通过孔子学院的Facebook、Instagram、Twitter、YouTube等社交媒体账号广泛传播,塑造河北中医药典型文化形象。

(三)完善惠民服务,将数智化中医药服务融入基层

一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远程问诊和科普体系,通过互联网远程方式,为基层提供中医药健康相关咨询服务,方便群众便捷获取正确、规范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二是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格阵地优势和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矩阵优势,培育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品牌。三是推动河北中医药博物馆和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梳理河北中医药文化遗存,强化收藏研究、社会教育和文化服务功能的数字化转化,增强人民群众中医药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四)注重专业培养,建强中医药数字化人才队伍

一是提升中医药传播人才培养能力。中医药科研院校应优化中医药专业课程,加强燕赵医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梳理和数字化挖掘;同时加强研究人员数字化科普产品研发能力,扩大优质中医药科普内容覆盖。二是提升媒体从业者科学传播素养。新闻传播专业从业者在进行中医药文化数字化传播过程中,须具备科学传播思维和能力。可定期组织中医药文化培训,帮助从业者提升中医药文化素养,理解其核心内涵,识别中医药谣言,建立安全与防范监督体系,把好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第一道关。


执 笔:张 旭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所 

    张 芸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所 

    刘敏庄  河北中医药大学

    梁永生  河北省资政社情民意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