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

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

www.bdkxw.org.cn

"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全国首个创新驱动示范市

中国科协深化改革工作试点单位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云 > 科普图文

今日科技话题:“奋斗者”号、远望3号船、自主水下机器人、铂催化剂晶格应变、新型太阳耀斑、最大兽脚类恐龙足迹点

2021-10-11

1、“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完成首次常规科考应用航次 顺利返航

100.jpg


10月8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抵达三亚锚地。按照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以及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重点科技项目的任务部署,从8月11日至10月8日,“探索一号”搭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赴西太平洋海域执行深渊科考任务,历时59天,开展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首次常规科考应用,并进行了深海仪器装备的万米海试。

航次期间,“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7700~10900米深度共下潜28次,其中7次超过万米,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最深区域进行了科考作业。来自全国7家单位的18名科技人员首次参加“奋斗者”号下潜,其中包括3名女科学家、女潜航员在内的8人首次下潜进入万米深度。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9人通过“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到达过全球海洋最深处。


——央视新闻客户端


2、远望3号船解缆出航 奔赴任务海域

101.jpg

10月7日,我国第二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3号解缆出航,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母港,奔赴任务海域。

在此次出航前,远望3号船已按计划完成了试验文书学习、薄弱环节补强、技术状态验证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并组织人员进行了多次任务针对性实操演练,为夺取任务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央视新闻客户端



3、我国研发的自主水下机器人完成北极海底科学考察

102.jpg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探索4500”自主水下机器人(以下简称“探索4500”)在我国第12次北极科考中,成功完成北极高纬度海冰覆盖区科学考察任务。日前,4名科考人员已随“雪龙2”号科考船返回。

此次自主水下机器人在北极高纬度地区的成功下潜为我国不断深化对北极洋中脊多圈层物质能量交换及地质过程的探索和认知提供了重要数据资料,将为我国深度参与北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新华网


4、铂催化剂晶格应变的精准、连续调节路径找到

103.jpg

▲ 利用钯基纳米立方体内核在磷化/去磷化过程中的体积伸缩调控铂壳层晶格应变。受访单位供图


10月8日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该校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金明尚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邬剑波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殷亚东教授课题组密切合作,找到铂催化剂晶格应变的精准、连续调节路径。该成果以《调控铂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电催化》为题,于10月6日发表在国际著名科学期刊《自然》上,它不仅从根本上探索应变如何影响铂电催化,还为制造用于可再生能源转换反应的高性能铂催化剂提供了一条有前途的途径。

铂催化剂是目前能源领域最重要的一类催化剂,已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水分解制氢等可持续能源系统中。如何实现铂催化剂表面应变的精准、连续调控是催化领域备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挑战性难题。


——《科技日报》


5、新型太阳耀斑预报模型构建成功

广州大学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大湾区分中心教授王锋、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邓林华和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冯松等人合作,开展了太阳耀斑预报与人工智能学习的交叉研究,利用深度学习方法,构建了更细粒度的预报太阳模型,这意味着在太阳耀斑预报方向上取得新的进展。日前,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科技日报


6、云南发现迄今最大兽脚类恐龙足迹点


200.jpg

▲ 足迹点复原图。(李洪清供图;陈瑜绘)



10月5日,云南大学脊椎动物研究院团队在Peerj发表题为《下侏罗统冯家河组中一足迹组合:云南最大的兽脚类足迹点》的论文,文章报道了一产自滇中下侏罗统冯家河组的兽脚类恐龙足迹点,该足迹点为目前在云南发现的最大的兽脚类恐龙足迹点。


云南滇中盆地有着丰富的恐龙骨骼化石和足迹化石资源。与骨骼化石不同,足迹化石较难进行精确的鉴定分类,往往也无法与生物演化相关问题相联系;但是,通过研究恐龙足迹,可以加深科学家对于恐龙古生物学和古生态等方面的认识,因为足迹的形态特征可以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例如推测恐龙行进速度和步态、造迹动物的运动能力、造迹动物的社会性、栖息环境、地表基质的状态、生物地层学和古生物地理学等方面的信息。


——《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