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

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

www.bdkxw.org.cn

"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全国首个创新驱动示范市

中国科协深化改革工作试点单位

当前位置:首页 > 深化改革 > 改革进展

保定博野:创新“三个三”机制,不断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3-12-2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博野县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认真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探索“三个三”机制,协同推进防贫监测帮扶、稳岗就业增收、借智高校赋能等工作,在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上“双线发力”,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近年来,博野县多次代表河北省接受国家考核、检查和调研,相关工作得到好评。

织密“三张网”,监测帮扶有精度

一是织密精准监测网。组织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开展防贫政策宣传“赶大集”活动,利用农民群众到集市赶集之机,“面对面”进行政策宣传、接受业务咨询。面向全体农户印制《博野乡村振兴政策口袋书》5万余册送到群众家中,在综合运用镇村排查、帮扶人走访、防贫APP、“12317”热线申报基础上,创新开发“防贫对象一键申报”小程序,方便群众微信扫码自主申报,做到拓宽渠道及早发现。部门动态筛查推送预警信息,全县2669名村网格员第一时间上门核实,确保应纳尽纳,全县纳入监测对象占脱贫人口比例达14%,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织密精准帮扶网。整合全县34家农业合作社,创建省级农产品公共品牌“博水之野”,成立消费帮扶协会,举行展销对接会,累计帮销果蔬37万斤。针对新纳入监测对象多为大病户的特点,实施“乡村振兴健康百村行”活动,以“健康宣传大篷车+专科轻骑兵”形式,从县医院抽调15名骨干组成专家团,下沉全县133个村巡诊筛查。本着“早检测、治未病”的原则,逐村逐人巡回进行大病筛查,1000余名群众得以提早诊治,有效防止因病返贫。组织全县35家网络新媒体,成立全省首个“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联盟”,新组建县电商协会,发挥网络引流带动作用,通过网络带货,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将博野本地品牌推向全国。

三是织密精准考核网。建立防贫监测绩效考核“黑红榜”制度,充分发挥部门数据共享的优势,依托防贫督查专班,随机定村、直接入户核实,统计测算漏纳率和数据准确率,排出位次,每月召开防贫“擂台赛”,两个乡镇“红榜”谈经验、两个乡镇“黑榜”作检讨,有效压实了责任、堵塞了漏洞,真正做到了风险及时预警、对象快速识别、帮扶精准高效。今年以来,防返贫系统数据连续7个月实现问题清零,数据质量在全省排名第一。

探索“三条路”,借智高校有广度

一是探索发展乡村产业新路子。县政府与河北农业大学、广东预制菜龙头企业粤旺集团“政校企”三方合作建设了占地400亩的数字农业示范园,形成一产智慧种植、二产高端预制、三产中央厨房“三产联动”模式,打造一二三产联动产业链条的农业产业化基地。推动全国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筑邦园林、北京林业大学合作,企业为高校提供试验基地,高校为企业攻坚科研难题。积极推进院校学科专业与现代化林业产业链相适应,通过科技创新引领、联合技术攻关、成果推广转化、应用集成服务等措施,解决制约和影响苗木发展的重大问题,从而实现学校和地方的双向奔赴,共促乡村繁荣发展。筑邦公司17个品种被国家林草局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博野苗企、苗农携手央企为雄安新区绿化提供40%左右的优质苗木。

二是探索完善乡村治理新路子。与河北农业大学共建了全省首个县级“乡村治理与发展研究院”,联合实施“新农人”培训计划,先后举办各类乡村人才培训班11期,突出“传帮带”发展一批,“送出去”锻造一批、“证书式”培训一批,培训农民群众近万人,进一步释放了本土人才的乘数效应,让乡土人才育得出、带不走,持续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三是探索培育乡村人才新路子。根据县内产业特点,面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农业高等院校,公开招聘10名农业职业经理人,择优选定帮带导师,有针对性地教理论、传经验、授技能、解疑感。同时,县财政出台待遇保障政策,鼓励他们与县内农企、合作社合作引进技术、拓宽销售,收益按比例分成。同时,从县内家庭农场、种养能手、返乡能人等致富带头人中选拔职业经理人,优先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村后备干部人选,鼓励在农村创业。

打好“三张牌”,稳岗就业有力度

一是打好政策激励牌。以市场岗位需求和群众个人意愿为“双导向”,采取“培训+上岗”“孵化式”“师带徒”等方式,做到有效培训全覆盖,共有122名群众通过技能培育持证上岗,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通过全方位搞好资金融入、人员培训、金融贷款、政策落实等服务,为小微企业营造宽松环境。同时,对吸纳脱贫劳动力达到30%或10人以上的小微企业,认定为“帮扶微工坊”,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县财政一次性补贴1万元,调动小微企业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积极性,助力脱贫户就地就业增收。积极开发村民纠纷调解员、人居环境巡查员等公益岗,帮助315名65岁以上弱劳动力、半劳动力在本村就业。

二是打好区域协作牌。利用毗邻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多的优势,通过务工超市、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推动两地乡镇结成就业帮扶友好乡镇,政府搭台背书,共享就业资源,80多名脱贫劳动力在临近县(市、区)的丝网、中药加工等企业中找到就业岗位,实现“企业低成本招工”和“群众高效率就业”双赢。

三是打好品牌带动牌。认准劳务品牌是新时代乡村人才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新抓手,认真梳理劳务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扩大“博野机带工”“博野苗农”“博野柴胡”等区域劳务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推动4000名群众在行业链条上稳定就业。其中,河北农业大学与翠伟合作社合作,促进柴胡成活率提高了20%,亩产量实现翻番,辐射带动47个村4700户订单种植1.3万亩。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组织认定了核雕、钩花等7家乡村工匠工作室,12人被保定市乡村振兴局等8个部门联合认定为“乡村工匠”,带动31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走上致富路。

来源:保定日报